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還不能從災害學到教訓,就別再說「天佑台灣」這種廢話了!

作者:蔡宗翰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一場突如其來的烈火,將原本繽紛歡愉的週末夜晚,燒得徹夜通紅。刺耳的警笛聲、傷者淒厲的哭喊聲及救災人員急促的無線電通訊聲,癱瘓了北區醫院的救治能力,也燒出事件背後更大的災害防救議題。

猶記11個月前的高雄石化氣爆,至今仍無法忘記災區現場帶給我的強烈震撼!而這次事件給我最深的體會,便是必須迫切地針對現有的防災體系架構,找出根本的問題,不能只是停留在應變與咎責的激情與鄉愿,否則,同樣的事情,一定會轉換風貌,再次發生。

唯有徹底談論、檢討分析,甚至到為了堅持城市安全而針鋒相對所產出的政策,才能徹底強化台灣防災應變的體質。


天災可預想,人禍則隱身在生活的隙縫

彩粉在臺灣無明文列管,廠商為了商業利潤犧牲安全,活動辦理也不需要經過主管機關核可。因此縱使進購的彩粉有標示引發粉塵爆炸跟燃燒的危險性,但在全世界都還沒有因彩粉發生的任何事故案例下,沒有人真正瞭解這項活動的危險指數,只能由業者片面保證彩粉的安全性。

政府應明確律定廠商在未來辦理任何大型活動前,必須在事前提報災害應變計劃給各地方政府核備,計畫內容除了識別潛在災害風險和安全評估外,最重要便是「消防層面」(潛在火災的應變措施)、「緊急救護層面」(救護資源、救護導引及救護站的設置)及「交通運輸層面」(緊急需求時的避難路線、方向標示牌、救災路線、緊急入口及出口,從事件現場鄰近的醫院急救路線,必要時可能登陸的直昇機起降點、替代路線規劃、緊急道路管制...等)的規劃,政府必須落實監督、審核與檢證,以通暢災時救災、待救人員的急救措施與後送工作。

雖然八仙樂園已在6月18日剛完成與市政府衛生、消防、觀光等單位的緊急救難演習,但規模不大,且只針對水上樂園易發生的骨折、滑倒、溺水情況進行模擬,並無考量到此次彩粉的事故。從災害管理的精神來看,演習的目的除了「揭露潛在風險」、「熟練應變程序與動作」外,更重要的,是去「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但以目前普遍存在的演習觀念,都還停留在演習的「流暢、圓滿、精彩」,難以落實演練事後對現有組織、計劃、流程的檢討與改善。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


策略上,應從前端來降低災害風險

防災的策略上,政府不能只把重心及精神集中在現場應變與後端的協助民眾求償,而是從前端的「減災、整備」作為來降低災害風險。

以這次受傷的人數來看,一次五百人的燒燙傷的規模,幾乎是戰爭才會發生的狀況,一般醫療系統的敷料醫材根本不夠,即使再怎麼動員也難以因應,加上目前各地的衛生醫療資源分佈非常不平均(北部如此,遑論中南部),而醫療院所在緊急事件中,不只要維持原有醫療作業的持續,還要應付新產生的傷病患,此外,台灣民眾習慣醫療資源及救護車的濫用,也是目前緊急醫療體系所面對的挑戰。

未來大規模群眾的活動只會更多,可以預期將更頻繁地出現各類複合型災害,政府應及早整備、籌劃足夠醫療、消防、災害排除、資訊與公共資源。災害管理的主體對象是「人」,而非「災害」或完成的「事」,如果我們沒有轉換減災的思維,那麼我們永遠只能坐等災害發生後窮於應變,永遠要用人命犧牲來當作教訓,而歷史唯一教會我們的就是我們永遠會重蹈覆轍。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混亂的當下,該如何自救救人

檢方調閱現場拍攝的畫面發現,當舞台上的二氧化碳氣瓶噴管推進噴灑出大量彩粉,舞台右方突然引燃,火勢隨即蔓延,現場頓陷火海當下,許多人逃出來後又衝回火場,地下的彩粉也讓腳再度受傷。

火場實證專家林金宏特別提到,這次的災害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情境,當身上起火時,因為地上鋪滿玉米粉,在這樣現場不能以「停、躺、滾」的方式。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可以降低傷害的作法,就是如果發現瞄頭不對,要立刻用雙手摀住臉部,但是很多人都只想到要跑。第三,在這個火災發生時,並不建議立刻潑灑水,因為瞬間火勢太大、溫度太高,潑水不僅無法撲滅火勢,還會讓水汽化,增加傷害。

燒燙傷後其中一部份患者可能會死亡,很遺憾的是這在事發的那一刻就決定了。的確,面對親人的受傷與劇痛任誰都無法忍受,但傷痛之餘,仍請尊重並信任醫療人員,我們必須理解,在大規模災難時,醫療資源必定不足,而每一份資源都必須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


別再只是「天佑台灣」了,該如何從災害中學習?

前加拿大公共安全部官員Ian Becking去年在「Improving Disaster Resiliency in Canada(強化加拿大耐災性)」的主題演講中,曾特別提到加拿大在面對「災害經驗」這件事,會去思考:究竟我們是在「汲取(learned)」經驗,還是在「蒐集(collected)」經驗?

這兩者截然不同,「汲取」經驗是必須透過訓練(training)、立法(legislation)和執法(enforcement),甚至政策(policy)的改變而使行為(behaviour)有所改變才算。因此,加拿大政府不再接受單只是將災害經驗或歷史事件統整歸入大型資料庫中,也不能容忍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下相同的錯誤。

他的想法也反映了幾個我認為台灣目前最需要面對的課題:
  • 去真正「汲取」經驗而非只是「蒐集」經驗。
  • 這些經驗必須納入防災體系架構的每一個環節中。
  • 確保所設計的緊急應變措施或模組,必須被所有人充分了解,並經過測試演練。
別再只是「天佑台灣」了,該如何從災害中學習,才是我們應該重視的!

圖片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