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八仙戰場照亮了台灣災害管理陰暗的角落

作者:馬士元
轉載:蔡宗翰(本文已獲作者同意轉載)




宛如戰場

『宛如戰場』

這是親身經歷八仙樂園救災現場的消防與醫護人員朋友,共同的形容詞。沒錯,這就是戰場情境,只是戰場不只是現場,整個戰役,長期以來災害管理專業對抗政府與企業的無感、輕忽、推託與官僚作風的戰役,我們失敗了,敗得如此慘烈。

一個將近五百人燒燙傷的事故,我們動員整個北部的醫療資源,甚至後送到中南部與花東,幾乎動員整個國家的醫療體系;一個在國際上爭議不斷的色粉活動,竟然在台灣釀成如此重大悲劇,甚至可能是未來各國政府思考如何管制的指標性案例。在這次悲情與悲憤的背後,我們回顧過去,無論是風災空難或氣爆,官員與企業信誓旦旦要改革的承諾,到底在哪裡?

其實防災是一面照妖鏡,是先進社會能順利運作的基石之一,再光鮮亮麗的建設和活動,如果沒有搭配細緻化的災害管理規劃,一定是一個『不堪一擊』的花瓶,而台灣就是一個自我感覺超級良好的花瓶,政府長期吹噓我國防災體系比其他國家更有效率,導致企業與民眾安逸成性而不思風險,那我們就用國際標準來問四個問題:


四個問題
誰有權責?擬定各種災害想定與風險評估,並檢視與各局處計畫的整合性。 
誰來推動?依據災損推估想定,建置足夠之應變能量;將各級政府服務、重要企業或非政府組織形成夥伴關係,並達到具備持續運作能力的標準。 
誰來確保?在災害發生的時候,從災害應變中心到各種災害的第一現場,所有的事故管理行動,都能夠符合預期的成效和品質。 
誰來管制?每一個應該恢復運作的機能與服務,在復原過程中滿足受災者的需要,並且強化日後的耐災能力。
而非常令人遺憾的是,這四個問題在台灣,答案不只是找不到『誰』,而且每一個政府機關或企業,標準答案幾乎都是『不是我的事』,這個標準答案,正是八仙樂園慘案背後的主因。因為政府長期用一個似是而非的理由,主張防災是『跨部門』業務,所以在組織上以『任務編組』或者『幕僚單位』定位,在極度缺乏整合與前瞻性的『怕麻煩』心態下,台灣的災害管理業務成為各級公務員避之唯恐不及的燙手山芋,一個被長期壓抑、缺乏使命感與榮譽感的任務,做得好才奇怪。


安全,不該只由誰負責,是『每個人』的事!

回到八仙樂園事件背後的始作俑者『彩色路跑』這件事。本文暫且不去評論這個由一家美國公關公司大肆炒作抄襲自印度的活動方式是不是無腦又不健康,或許大部份的人都還記得2013年在美國麻州波士頓的馬拉松爆炸案,但是同年的五月有另外一個小小的風波,就是波士頓市警察局召集了跨部門會議,用反恐的原因撤回之後的彩色路跑活動許可,理由是活動可能具有恐怖份子可資利用的情境。沒想到當年麻州警察模糊表述的疑慮在台灣被證實,有心人根本不需要費心準備什麼高科技武器,只要配合這種撒色粉的活動,就可以創造跟大規模毀性武器差不多的成果,更何況如果有能力在色粉裡面動手腳的話,當年美國的白粉炭疽桿菌事件,甚至長年擔憂的輻射物質攻擊,就會更輕易的得逞。

有趣的是,當我們在網路上用關鍵字『colorrun hazard』搜尋,會發現大部份的爭議來自於健康議題,因為粉塵曝露量可能超過標準二十倍以上,造成選手的不適,但卻難以找到公共安全有關的資料。原來是美國國土安全部(DHS)早就出面整合執法和防災部門完成對策研擬,為了避免模仿效應,所以網路上清除了所有的討論,可是所有活動都會要求業者搭配嚴密的安全措施,要求參與者了解風險與行為準則,也就是這件事『是每個人的事』,而且幕後由國土安全與防災專責部門控管,這個『誰』是有答案的。


誰在意事件發生前的警告?

因此如果試想時光倒流,無論是高雄氣爆或者八仙樂園,誰要是在事件發生前提出強烈警告,通常在台灣得到的待遇就是異樣的眼光,還有每次會議上面長官輕蔑的『這不會發生』、『機率不高』、『反恐是國安問題我們不用處理』等等災害管理上最不想見到的結論。同樣的邏輯,遠雄認為大巨蛋絕對安全,不需要精密的疏散規畫,而民眾認為大地震不會發生,不需要推動社區自救,因為台灣的防災永遠是任務編組,也就是在政府裡面不是一個頂重要的東西,也沒有人願意主動發掘風險解決問題,企業和民眾看政府在混,怎麼會不跟著混?

面對這個九二一地震後最嚴重的大量傷患事件,如果問題的核心不解決,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未來更大規模的事故還在等著我們。